法华经讲解网
法华经讲解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佛学知识,一首偈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行,那什么是偈语呢?

导读:佛学知识,一首偈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行,那什么是偈语呢?《坛经》故事,一首偈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行,那什么是偈语呢?佛学的知识深奥,人们对佛学的偈语的印象特别深刻,如果没有深究,但又很难领会其中之...
佛学知识,一首偈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行,那什么是偈语呢?

《坛经》故事,一首偈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行,那什么是偈语呢?

佛学的知识深奥,人们对佛学的偈语的印象特别深刻,如果没有深究,但又很难领会其中之意。我们学佛修行的人,看经书或听大德高僧开示时,经常会听到一些偈语。一首偈语可以看一个人的修行,其中在六祖《坛经》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什么是偈语偈语知识大意为:偈陀之省。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偈语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如此的典故在佛学的著作里比比皆是,就如六祖慧能大师的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语朗朗上口,很多人都明白,在这里我就不多解释。一首偈语可看一个人的修行的高低,我们来看看《坛经》中有一段是六祖大师与卧轮禅师的故事。

一首偈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行,六祖大师与卧轮禅师的历史典故六祖《坛经》: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大译为:有一个僧人转述了卧轮禅师的一首偈语:卧轮有一个伎俩,能断绝百般思想;对外境心不攀缘,菩提心日日增长。六祖惠能听后对他说:这首偈语还没有见到自己的心性,如果依照这首偈去修行,反而会受到束缚。所以,六祖就为他说了一首偈:惠能没有什么伎俩,不用断绝百般思想;对境时心不断生起,菩提心作么增长呢?

六祖大师认为卧轮禅师的“能断百思想”,其核心是“灭念头,见自性”,这是二乘有为的修行。因此,六祖大师以“不断百思想”作回响应,说明修禅人不是一念没有,而是对境不取不舍,妄心不起。这久是六祖慧能的智慧,一念即悟。

所以我们佛学的历史里,偈语是很多高僧常用的。在五祖弘忍大师传法给六祖大师的时候,一首《菩提偈》就让五祖大师看出慧能是否有悟性。这就是佛学知识的高深,值得我们去探究。

赵州从谂禅师:“四大由来造化功,有生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动。”这首偈语是赵州从谂禅师写的,出自于《鱼鼓颂》,这首皆语在后来经常受人所用,每一个偈语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它来历。关于《鱼鼓颂》的四句偈语,大德高僧弘一法师,和近代的星云大师都曾有提到。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曾就为此开示时提到:“‘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是说宇宙万物所有一切,皆由四大所造,由四大因缘和合而成。四大就是四种元素,合起来成为世间,成为人,任何事事物物都离不开这四大“地、水、火、风”。地是坚硬性的,水是潮湿性的,人是温暖性的,风是流动性的。像花草树木的生长,需要土壤,是地大;要有水分滋润,是水大;要有阳光,是火大;要有空气,是风大。有了土地、水分、阳光、空气,花草树木才能成长。人也一样,人的身体骨头、毛发,是坚硬的地大;人的大小便、汗、痰是潮湿性的水大;人的体温、肝火,是火大;风大,是指人的呼吸,要是一口气不来,人也不能活下去。四大因缘聚就成,四大因缘散则灭。又如我们盖屋的建材中,木材是地大;水泥是水大;采光、通风是火大、风大。一间房子的完成也要有地、水、火、风,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四大会聚而成。”

弘一法师法相

“‘莫嫌不与凡夫说’,这许多道理,未同凡夫解说,是因一般人很难了解缘起性空。‘只为宫商调不同’中国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征、羽五个音调。如释迦牟尼佛在金刚座上,菩提树下证道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涅盘。为什么要涅盘?因为佛陀证悟的道与世间不同,他看的苦相,世人看成乐境;他证悟的法身、菩提,是世人的死灭、空无。

所以有些看法,不容易使大家信服,是因为佛、菩萨与凡夫的认识不同,思想、观念也不一样,往往不易传达。要好沟通、好说话,观念一致是大前提!”

弘一法师:对于这首偈语,有记载,弘一法师曾这样比喻到“为人处世也应与鱼鼓一样,全然在“空”字之中”。心中空明,禅境顿生。在这个现在日益繁杂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焦躁不安的状态、心中有迷失了欢乐。唯一可以改变这种状态的办法便是保持内心的空明,于静处细心体味生活的点滴,让生活还原本色。这一点,星云大师说的一般人很难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与弘一法师说的“空的状态相同,心中空明,禅境顿生。